
你肯定不敢相信,就在前段时间,寒武纪这家公司股价竟然冲到了1595.88元!要知道,它之前连续亏了八年,直到今年中报才头一回盈利,赚了10.38亿。就这一把,直接把它推成了市场焦点。
当然,现在看这股价,确实有点夸张,眼下千元出头,业绩其实根本撑不住这么高。但机构们却还挺看好它,为啥?赌的就是它做的算力芯片有未来。
不过有意思的是,像寒武纪这种已有业绩撑腰的公司,反倒没进机构那份“明年预测净利暴增名单”。真正被机构捧上天的,是另外一批,目前还在亏,但据说明年能赚大钱的公司。
这名单上一共有23家科技公司,机构预测它们明年净利润增幅最低的也超过500%,最高的……你可能都不信,42810.12%。
排第一的叫经纬恒润,做汽车电子软件开发的。16家机构给它做了评级,预测明年净利润增长四万多倍。可你看它中报,还亏着8696万呢,近两年也没赚过钱。机构却觉得它前景好,明年能翻身赚大钱。现在股价134块,年内已涨了近60%。
另一家叫康希通信,做半导体芯片的。只有一家机构给了评级,但预测增幅也吓人,3804.85%。这公司上市两年,年报中报一直亏,但机构就认为它明年不仅能扭亏,还能爆赚。目前股价13.63元,今年涨了7.32%。
还有国盾量子,连续四年亏损,却有四家机构预测它明年净利润能翻三十五倍。做通信设备的,现价351元,已涨到阶段高位。万一明年没扭亏,这股价恐怕扛不住。
你可能会纳闷:机构凭啥这么乐观?
其实这类高增长预测,背后常有几个常见逻辑。比如行业处在风口,AI、半导体、国产替代、卫星互联网、人形机器人,这些都是热得发烫的赛道,政策支持、资本涌入,相关公司自然被寄予厚望。
也有些公司正处在技术突破或量产节点上。比如新时达,148家机构跑去调研,因为它计划明年推出具身智能焊接方案和通用控制器,还要做人形机器人整机。高测股份也被140多家机构盯上,它已推出用于机器人灵巧手的复合金属腱绳,拿到了小批量订单。
常见的,是“低基数效应”。现在亏得越狠,哪怕明年只赚一点点,计算增长率时数字都会惊人。从亏1块到赚1万,增长率就是100万百分比,数学游戏而已。
再加上国产替代的趋势,一些国内企业有机会接手原来进口的市场,份额一提升,业绩容易起来。
但预测终归是预测,≠现实。
机构预测依赖很多假设:技术研发成功、订单落地、产能跟上、市场需求持续……哪一个环节出问题,实际业绩都可能远低预期。
值得留意的是,市场有时会提前把这种预期反映在股价里。就像国盾量子,现价351元,已经不算低。如果最后业绩没跟上,下跌空间可不小。
类似的情况以前也发生过。有些股票炒预期时涨得猛,但业绩兑现不了,股价很快就塌了。典型的如某些纯概念炒作,像以前那些5G、元宇宙概念股,业务根本没落地,炒高后都是一地鸡毛。
哪怕是有业绩的,像新易盛,七年业绩增长136倍,股价涨89倍,现在市盈率还有61.47倍。中际旭创五年业绩涨10倍,股价涨2658%,市盈率65.98。天孚通信五年业绩增6倍,股价涨2098%,市盈率82.12,这些都已经不便宜。如果业绩增长放缓,股价回调压力也不小。
投资科技股,一直都是一件高波动、高回报的事。
以前两轮科技牛市里,也出过不少十倍股。2013到2015年那波,创业板涨了554.56%,出了120只十倍股,一半以上是TMT公司。2019到2021年赛道牛,也有20只十倍股,阳光电源涨超25倍。
但这些牛股见顶后次年跌幅中位数都超过34%。
行业变化快、技术迭代猛,哪怕是大公司,一旦没跟上节奏,也很容易掉队。想想以前的柯达、诺基亚,都是技术路线被颠覆了的典型。
所以面对这些超高增长的预测,得多一分冷静。
机构报告可以看,数据可以参考,但别直接当投资依据。你得自己琢磨:这公司到底有没有核心技术?市场空间是不是真的够大?估值有没有提前透支未来好几年的业绩?
就像现在市场上已经涨了不少的AI算力、机器人、半导体概念股,有些市盈率动辄上百倍、几百倍,甚至两千倍(比如国盾量子)。它们或许真有未来,但如果你在预期最高的时候冲进去,风险你得自己扛得住。
投资没有百分百的事,尤其是科技股。高增长预期伴随的从不会是稳稳的幸福,而是高弹性、高波动的可能性。你既可能赚到高增长的钱,也可能亏在预期落空里。
所以最后别忘了那句话: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
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