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词是时光的复调音乐,每一首都在谱写独特的生命乐章。
今日邀你聆听跨越千年的生命回响,既有《诗经》中风雨如晦的坚守,也有韦应物乱世中的故人之思;
更有陈与义登楼时的家国之痛,萨都剌怀古中的历史浩叹,以及黄景仁除夕里的孤独哲思。
一、《诗经・郑风・风雨》:在风雨如晦中照见坚守初心
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喜?
风雨潇潇,鸡鸣胶胶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瘳?
风雨如磐,鸡鸣喈喈。既见君子,云胡不夷?
《风雨》收录于《诗经・郑风》,为春秋时期(前 770— 前 476 年)的民间歌谣,描写乱世中对友人或恋人的期盼。
“郑风” 多写世俗情感,此诗 “风雨鸡鸣” 的意象,被《毛诗序》解读为 “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”,成为中国文人 “风雨如晦,鸡鸣不已” 的精神象征。
风雨隐喻:“如晦”“潇潇”“如磐” 的风雨,暗合《周易》“坎卦”(险难),鸡鸣的 “不已”“胶胶”“喈喈”,则是《论语》“君子固穷” 的声音化表达,困境中的坚守在鸡鸣中具象化;
展开剩余83%情感辩证法:三章重复 “云胡不喜”,将《楚辞・九歌・山鬼》的幽怨转化为《孟子》“穷则独善其身” 的坚定,风雨越大,鸡鸣越响,生命的韧性在反差中彰显;
文明基因:从《风雨》到后世 “乱世出英雄” 的信念,中国人始终相信 “鸡鸣” 必破 “晦夜”,让《诗经》的风雨,成为文明传承的精神避雷针。
二、韦应物《寄李儋元锡》:在乱世浮沉中照见故人深情
去年花里逢君别,今日花开又一年。
世事茫茫难自料,春愁黯黯独成眠。
身多疾病思田里,邑有流亡愧俸钱。
闻道欲来相问讯,西楼望月几回圆。
韦应物(737—792),中唐诗人,此诗收录于《韦苏州集》卷四,作于建中四年(783 年)任滁州刺史时。
时逢 “泾原兵变”,长安沦陷,诗中 “邑有流亡” 的愧疚,被白居易赞为 “仁人之言”,展现儒家 “达则兼济天下” 的担当。
时空对照:“去年花里” 与 “今日花开” 的时间循环,暗合《周易》“周而复始” 的时间观,花开的美好反衬 “世事茫茫” 的残酷,个人情感与时代动荡共振;
仕隐矛盾:“思田里” 的归隐念与 “愧俸钱” 的责任感,比《陶渊明集》更纠结的心灵独白,俸禄的重量成为《论语》“君子喻于义” 的现实考验;
故人温情:“西楼望月” 的期盼,将《古诗十九首・明月何皎皎》的乡愁,转化为《史记・管晏列传》“知我者鲍子也” 的知己之思,乱世中的深情更显珍贵。
三、陈与义《登岳阳楼二首・其一》:在沧海南溟中照见家国之痛
洞庭之东江水西,帘旌不动夕阳迟。
登临吴蜀横分地,徙倚湖山欲暮时。
万里来游还望远,三年多难更凭危。
白头吊古风霜里,老木沧波无限悲。
陈与义(1090—1138),南宋诗人,此诗收录于《陈与义集》卷二十九,作于建炎二年(1128 年)南渡后。
时逢北宋灭亡,诗人登岳阳楼望 “吴蜀横分地”,将杜甫《登岳阳楼》的苍凉,转化为南宋文人的家国之痛。
地理隐喻:“吴蜀横分” 的历史地理,暗合《史记・项羽本纪》“中分天下” 的悲剧,夕阳下的帘旌不动,成为《周易》“否卦”(闭塞)的视觉化 —— 山河破碎在暮色中显影;
时空叠加:“万里来游” 的个人漂泊,与 “三年多难” 的时代苦难,比《春望》更具体的历史切片,凭危远望的白头,是《离骚》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 的南宋变奏;
苍凉美学:“老木沧波” 的意象,承继《诗经・大雅・荡》“颠沛之揭” 的忧国传统,让《岳阳楼记》“先天下之忧而忧” 有了更苍凉的文学注脚。
四、萨都剌《念奴娇・登石头城》:在六朝如梦间照见历史虚无
石头城上,望天低吴楚,眼空无物。指点六朝形胜地,唯有青山如壁。蔽日旌旗,连云樯橹,白骨纷如雪。一江南北,消磨多少豪杰。
寂寞避暑离宫,东风辇路,芳草年年发。落日无人松径里,鬼火高低明灭。歌舞尊前,繁华镜里,暗换青青发。伤心千古,秦淮一片明月。
萨都剌(约 1272—1355),元代诗人、画家,此词收录于《萨都剌集》,作于元文宗天历年间(1328—1330 年)。
登六朝古都石头城,写尽 “繁华成空” 的历史感慨,被杨慎《词品》誉为 “有太白遗风”。
古今对照:“蔽日旌旗” 的六朝繁华,与 “白骨如雪” 的战争残酷,暗合《周易》“变易” 哲学,青山如壁的永恒,反衬人事的短暂,历史在对比中显影;
意象蒙太奇:“鬼火明灭”“芳草年年”“秦淮明月” 的拼贴,构成《桃花扇》“残军留废垒,瘦马卧空壕” 的元代预演,繁华与寂灭的循环,成为《史记・太史公自序》“通古今之变” 的词牌体表达;
虚无之思:“暗换青青发” 的叹惋,比《虞美人》“雕栏玉砌应犹在” 更冷峻,将《庄子・齐物论》“人生如梦” 的哲思,融入金陵的明月与芳草。
五、黄景仁《癸巳除夕偶成二首・其二》:在星斗阑干中照见孤独哲思
千家笑语漏迟迟,忧患潜从物外知。
悄立市桥人不识,一星如月看多时。
黄景仁(1749—1783),清代诗人,此诗收录于《两当轩集》,作于乾隆三十八年(1773 年)除夕,与《其一》“一星如月看多时” 形成对照。
时年 24 岁,在万家团圆时独见宇宙孤独,被钱钟书称为 “悲剧诗人的先知先觉”。
热闹与孤独:“千家笑语” 的世俗热闹,与 “一星如月” 的宇宙孤独,暗合《周易》“动静有常” 的哲学,市桥的人潮成为《庄子・逍遥游》“举世誉之而不加劝” 的微观剧场;
物外之知:“忧患潜从物外知” 的直觉,超越《诗经・小雅・十月之交》的现实忧患,将《周易》“观物取象” 升华为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—— 孤独是宇宙的终极真相;
凝视的力量:“看多时” 的专注,让《古诗十九首・明月皎夜光》的仰望,成为《红楼梦》“寒塘渡鹤影” 的情感前驱,个人的孤独在星斗阑干中获得永恒。
五首诗词如五种乐器 ——《风雨》是青铜编钟的厚重,韦应物诗是古琴的悠扬,陈与义诗是胡笳的悲凉,萨都剌词是琵琶的沧桑,黄景仁诗是洞箫的孤寂。
这些穿越时空的音符,至今仍在奏响。
无论是困境中的坚守、乱世中的温情、家国的痛思、历史的虚无,还是生命的孤独,古人的精神世界始终在诗词中激荡回响。
发布于:广东省实盘配资平台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